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吉日 > 黄道吉日

姓蒋的名人(古代姓蒋的名人)

时间:2023-10-18 13:27:29 作者:心软是病 来源:网友上传

本文目录一览:

蒋军22个特级战犯,最终归宿如何?有4个人活过90岁

作者:相忘于江湖

1949年2月5日,我军发布了43名战犯名单。

这43名战犯,包括蒋氏夫妇,蒋、宋、孔、陈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,“狗头军师”和经济顾问如张群、翁文灏、吴铁成、王云五、戴季陶、吴鼎昌、陶希圣、曾琦、张君劢、张厉生、朱家骅、王世杰、顾维钧、吴国桢等人。

在这份“特级战犯”名单中,还有22名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中知名度高的将领,包括李宗仁、陈诚、何应钦、白崇禧、顾祝同等,这些人离开大陆后最终结局如何?

22名特级战犯的人生归宿,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。

改造中的战犯

第一类,死抱着蒋氏大腿不放,至死追随的人。

这一类蒋军高级将领,一部分是蒋氏从黄埔军校时期、北伐时期培植的“亲信”,一部分是陆、海、空军的专业人才。经过蒋氏二十几年软硬兼施的苦心经营,在“大棒加胡萝卜”的策略下,基本养成了顽固的“忠君”思维。

这一类将领,包括参谋总长和副总裁陈诚,陆军总司令和行政院长何应钦,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顾祝同,“西北王”胡宗南。此外,还有周至柔,空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王叔铭,以及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等。

陈诚和胡宗南都是浙的代表,是蒋氏的老乡;何应钦是保定军校的老人,也是蒋氏创建黄埔的总教官;顾祝同出身保定军校,曾任大总统府的营长,先后辅佐了蒋氏父子。

周至柔、王叔铭、桂永清的资历稍浅,但凭借专业和忠诚得到蒋氏重用。

这7人深得蒋氏信任,随蒋氏赴台后算是善终。

桂永清、胡宗南、陈诚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病故,其余4人都活过了90岁:何应钦活到了97岁,顾祝同活到了94岁,周至柔活到了90岁,王叔铭活到了94岁。

何应钦

第二类,赴台以后,被蒋氏“过河拆桥”的人。

这一类将领,包括华中“剿总”总司令白崇禧,东北主席、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,蒋氏“五虎上将”之一、受人诟病的“猪将”刘峙,以及三战长沙的薛岳等人。

白崇禧之所以不受待见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贯反蒋。作为“桂系三巨头”之一,白崇禧长期和李宗仁、黄绍竑和蒋氏明里暗里对抗,还曾多次参与“逼宫”。

所以,随蒋氏赴台后,白崇禧一直被“冷落”,这也是必然的。流亡海外的李宗仁落叶归根回大陆后,白崇禧也失去了牵制的价值,最终死于不明不白的“暴病”。

熊式辉在抗战时期,驻华盛顿、赴莫斯科,是外交风云人物。解放战争,在东北一败再败彻底失宠。逃离大陆后,不为陈诚所容,晚年病亡于港岛。

位居“五虎上将”之一的刘峙,打仗不行,但深谙人情世故。不过倒霉的是,他在逃往港岛途中遭土匪抢劫,辗转赴台后,只给了一个虚职,晚年当起了“隐士”。

至于名将薛岳,由于性情外露、不喜人情,丢了海南岛后,担任了一个“战略顾问”的闲职,长期赋闲。不过福祸相依,薛岳也因此活到了102岁。

遭“过河拆桥”的还有死于日本的汤恩伯,因下属“兵谏”被长期软禁的孙立人,晚年皈依的余汉谋,“宁夏王”马鸿逵、“青海王”马步芳和山西土皇帝阎锡山。

白崇禧和李宗仁

第三类,看穿蒋氏的为人,提前布局“跑路”的人。

这一类“特级战犯”,包括“桂系”领袖、代总统李宗仁,抗战时期对八路军非常支持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、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“剿总匪”总司令卫立煌,以及山西土皇帝、海陆空军副总司令、行政院院长阎锡山。

李宗仁和蒋氏是同时代的人,还是军阀混战反蒋的领军人物。

蒋氏善于笼络人心,曾和李宗仁结为“八拜之交”。北伐时,李宗仁和桂系第7军是最能打的主力之一。但是“宁汉合流”以后,李宗仁联合冯玉祥逼迫蒋氏第一次下野。

中原大战,又是李宗仁挑头对抗蒋氏。如果不是张学良入关,蒋氏会输得很惨,要想东山再起怕是遥遥无期。渡江战役前,李宗仁联合白崇禧再次逼蒋氏下野,可谓一生死敌。

后来李宗仁远赴北美,1965年7月回到大陆。

卫立煌出身粤军,北伐以后追随蒋氏,抗战时期在华北、远征军屡立战功。但在辽沈战役中,被林总打得一败涂地,被蒋氏软禁于南京。李宗仁代任总统期间,卫立煌化装跑到港岛隐居,1955年3月秘密回到了大陆。

卫立煌万里回归,朱老总特地设宴给他接风洗尘,彭总、贺老总、陈老总、叶、聂等昔日的八路军盟友悉数参加。这样的规格,不知对岸的老对手作何感想?

蒋氏和卫立煌

第四类,东奔西走忙于“救火”,最终进入功德林的人。

解放战争期间,敌军先后有数百名高级将领被我军击毙、活捉,后来被送入功德林的就有200余人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很多黄埔系、土木系,前者如李仙洲、范汉杰、黄维、杜聿明和宋希濂,后者如宋瑞珂、邱行湘、杨伯涛等。

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,曾任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、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、徐州剿总副总司令。实事求是地说,这样的职位和资历,在整个功德林都是数得着的。

尽管杜聿明才高八斗,而且还是黄埔系,但并非蒋氏信得过的人。

在敌军阵营,不但讲究浙、黄埔系和土木系,还讲究论资排辈。所以在东北战场给卫立煌当副手,到了中原战场又给“猪将”刘峙擦屁股,很多事情身不由己。

当然,在淮海战役中,、陈毅给杜聿明和30万敌军下“最后通牒”的时候,主席还没有敲定后来的43名战犯名单。所以被陈毅和粟裕生擒活捉,也不算太丢人。

进入功德林后,杜聿明转变得很快,1959年第一批被特赦。

杜聿明(左)

第五类,顺应潮流、战场起义,为解放事业立下大功的人。

在43名特级战犯名单中,结局最好的当属解放战争尾声战场起义的两个名将,一位是傅作义,出身于晋军和西北军,参加过长城抗战、绥远抗战,后出任华北“剿总”总司令。

傅作义从军的时间很早,40岁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。

时期,一共有21位二级上将,而傅作义是其中比较能打的少数名将之一。解放战争初期,聂帅和和老总强强联手,都没好对付傅作义。

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,面对林总和聂帅的两大野战军,傅作义在女儿傅冬菊等人的策动下,最终选择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,为避免古城北平毁于炮火选择了和平起义,作出重大历史贡献。

和傅作义相似的,是和陈明仁长沙起义的名将程潜。

【陈潜、陈明仁起义部队改编为21兵团,四野政治部副主任陶铸给起义部队授旗】

程潜的资历比傅作义老得多,既是湘军的元老之一,还是时期的12位一级上将之一。鉴于程潜在湖南的影响力,我军提前做了他的工作,并请他带陈明仁举行起义。

程潜的贡献很大,1952年秋,主席邀请他到划船,还亲自为程潜划桨。1955年大授衔,陈明仁授上将军衔。而傅作义和程潜资历太深,最终没有参与评衔。

陈明仁将军

【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】

贪污大王桂永清:葬送一半海军,为何仍能连升两级当上将

1945年12月,海军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威望素著的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公开辞职,居然没有挽留,当即批准,转过头就任命桂永清为海军副总司令,实际负责海军。

一时间国民政府上下哗然。陈绍宽这样一员老将,国内数一数二的海军专家,撤掉他就已经够令人瞠目了。居然让桂永清这个声名狼藉、而且又是海军门外汉的家伙,掌管海军,这是什么名堂?

一、贪污大王桂永清

如果是别人接替海军司令,或许可以理解,但任命的这位桂永清,口碑着实不怎么样。单是贪污一项,就令人无法接受。我们大致看一下桂永清过往的经历。

桂永清生于1900年,江西贵溪人。和大将黄维、黄百韬、张灵甫、邱清泉、杜聿明等是同一个时代的。

桂永清少年时颇有一些新气象,在南昌就读师范时,听说在黄埔建立军校,革命大潮方兴未艾,于是兴起弃文从武、以武救国之志,千里迢迢从南昌跑到广州,报考了黄埔军校,成了第一期学员。

黄埔军校建立之初,还是一定水平的,前几期的学员,尤其是第一期,卧虎藏龙、英杰辈出。桂永清学习参训都十分积极,由此获得了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的青睐。

何是贵州人,与桂永清既无地望之谊,又无往日之交,能够看中桂氏,可以说全凭桂的实力。桂氏一生之际遇,可以说从此时攀上党国大佬,一下子走上了青云之路。

不过桂永清的正面形象,到此也戛然而止,几乎从他踏入军的那一刻,这位贪污大王骨子里对金钱的热衷,便裸地暴露出来了。

黄埔学生军第二次东征陈炯明,桂永清担任营长,攻破惠州城时,桂永清的部下军纪不严,到处抢掠财物,桂永清自己也私吞了许多缴获物资寄回家里——大概是穷怕了。

贪污行为很快被告发,大怒,当即下令军法处置,枪毙!

幸亏当时黄埔军校政治主任周恩来念在革命正是用人之际,拉上廖仲恺一起为桂永清说情,何应钦也为这个青年才俊感到惋惜,也出头说情。这才罢休。

经此一事,桂永清对周恩来和廖仲恺有无感恩之心,我们或不可知,但他对何应钦的救命之恩念念在心,从此视之为再造恩公,与其关系愈加紧密。北伐期间,何应钦一力提拔桂永清为团长,并作媒把侄女何相银嫁给桂永清,从此桂永清背靠大树好乘凉,官运亨通,青云直上。

桂永清在军事上,不像杜聿明、邱清泉等人在行,但在玩弄权术、大搞贪污上却无师自通。

1934年秋,桂永清在大力筹办的“中央军校教导总队”中,担任总队长。这个教导总队可不简单,论派系血脉,乃是嫡系中的嫡系。论官兵质量,也是优中选优,精锐之极。

对其非常重视,不断扩大其规模,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,也就是1937年7月,教导总队已拥有16个步兵团,骑兵、炮兵、工兵、通信兵、汽车兵各1个团,官兵总数约4.3万人,几乎是一个超级加强军。

就是在这样一个上下瞩目、待遇优厚、担当重任的王牌部队,桂永清依旧作死,大搞贪污克扣。其下属第一团的少校团附不满桂永清这么贪,发了句牢骚说“桂永清经济不公开”,桂氏马上撤了这名团附的职。

1937年11月,教导总队到上海参战,伤亡1万余人。撤回来后立即通令嘉奖,发给10万元犒劳费。

不想桂永清居然丧尽天良,抓住阵亡兵员多、新旧替补之际,扣发了12月整月的薪水,连10万犒军费也扣了下来,全部中饱私囊。

连抗战将士的军饷都敢贪污,桂永清之恶令人发指。

此事虽然有人捅了出来,但桂永清有何应钦在上面保护,依然无人能奈何他。

所以说,当1945年底陈绍宽辞职之际,把桂永清抬出来负责海军,世人之震惊可想而知了。

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,好好一个海军司令陈绍宽,到底出了什么事,以至于闹得在抗战刚刚胜利之时辞职呢?

二、陈绍宽辞职事件

陈绍宽将军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传奇人物。

陈绍宽生于1889年,福建闽县人,17岁进入南洋水师学堂读书,是中国近代较早接受海军专业教育的优秀人才。

陈绍宽毕业后就进入清末的南洋水师,当时南洋水师的主要基地在福建,是以南洋水师的军官多是福建人,慢慢形成闽系海军的基本势力。

大革命兴起后,军北伐,北洋旧军阀内部矛盾重重,四分五裂,陈绍宽率领的闽系海军舰队归入帐下。

起初接纳陈绍宽,只是着眼于这支海军舰队,对陈绍宽本人,及其背后代表的闽系海军军官力量并无多大好感。毕竟陈绍宽一不是出身,二不是浙江人,三不是黄埔系,绝不会真正信任他。

陈绍宽也明白这层奥妙,并不追求在仕途上有什么大的进步,只想借重国民政府的力量,建立起真正的现代海军。当时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事务,若要干好,一切必须以政治上站队为根基,不是嫡系、不是蒋系势力的中坚力量,想要干成一番事业,哪怕不危及政治利益,也是难上加难。陈绍宽有此想法,政治上确然有些幼稚。

几乎就在陈绍宽投附刚开始,蒋、陈之间就爆发了或隐或显的矛盾,最终导致陈绍宽决定与蒋分道扬镳。

主要的矛盾有这么几桩。

第一件,陈绍宽统一海军梦想破灭。

30代年之初,随着形式上统一全国,陈绍宽向蒋提出,把当时中国另外两支海军都纳入中央军旗下,统归自己指挥。另外两支海军,一支是张学良的东北海军,一支是陈济棠的粤系海军。迟迟不予答复,大概是怕陈绍宽势力坐大,仍然暗中纵容东北、闽系和广州三支海军力量各行其政。

第二件,扩建海军计划破灭。

海军虽然有三支,但无论吨位、火力和舰种都达不到主流海军的标准,陈绍宽多次向请求多拨经费,扩大海军力量。但只是开空头支票,说什么计划在15年内将海军吨位提升至60万吨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
陈绍宽屡次请求付诸实践,都不肯出钱建设。实际上在心中,存在一个军种优先级,陆军最高,空军次之,海军又次之,尤其是要命的是,海军比陆军、空军待遇差太多。1931年3月19日,在对军航空班第一期学生训话时就吐露了真言,他说:

“中国想要对抗帝国主义者,……若是用海军,造大兵舰至少要有几千万元。建造海军几条兵舰,我们全国全年的收入还不够开支;而且建造出来的海军,仍旧是不够与任何帝国主义者斗争……所以用海军陆军去求国防的独立与自卫,至少需20年以后……”

所以,陈绍宽满心希望的现代化海军,年复一年两眼望出血来,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投入,到1932年日军侵略上海时,陈绍宽满打满算手里只有4万吨的海军,在强大的日本海军面前根本不够吃的。

陈绍宽年年盼年年失望,终于看清了的用心,失望之极。

第三件,另起炉灶建设新海军。

如果单是失望,陈绍宽或许还不至于和决裂,导致决裂的关键因素,是企图抛开陈绍宽,重新建设一支自己完全掌握的新海军。

陈绍宽时代,海军现役军官大多是福建马尾海军学校培养的。是靠办军校起家的,对从源头培养军官并掌握控制这个套路非常看重,他可以允许陈绍宽这个异己派系在海军掌权于一时,但不能容忍海军长期掌握在闽系手里。

怎么办呢?重新开办海军学校,从头培养海军军官。此举令陈绍宽极为寒心,若论海军院校的专业性,马尾海军学校当属国内顶尖,中央再办也超不过马尾。若论现有力量,马尾海军学校和国内其他几所院校培养的人才已经足够,不须再投入冗余力量培养人才。真正的当务之急乃是增造战舰。

《建国大业》中李连杰饰演的陈绍宽

授意这所新海军学校明里暗里与马尾海军学校争夺人才,有一次,马尾海军学校第四届轮机学生30名,因触犯校规被开除。立即将这30名学生中的12名非闽籍学生作为转学学生收训,编为中央海军学校第一届轮机学生。这无疑是对陈绍宽的挑衅。

陈绍宽早已看透了他们的伎俩,决定进行反击。当中央海军学校学生毕业后急待寻找工作时,陈绍宽拒绝他们进入闽系海军的任何部门,也无计可施。蒋陈矛盾进一步加深。

1945年抗战胜利后,命令陈绍宽率海军打内战,到渤海湾截击由烟台向辽东渡海的八路军。陈绍宽对的命令本来就有抵触情绪,此时又见不顾八年抗战的巨大创伤,悍然发动内战,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火,他借口军舰需要修理而拒不奉命北上,反而率“长治”舰南下到台湾视察。这一举动使极为恼怒,蒋陈矛盾随即公开化。

蒋扬言要处置陈绍宽,陈绍宽在蒋盛怒之下提出辞职。不久,以军事委员会名义下令:陈绍宽辞职照准;海军总司令部撤销,其一切业务及所属舰艇、机关、学校、厂坞等,概由军政部海军处接收。

之后,就是那位贪污大王桂永清粉墨登场,替如愿以偿地把海军收入自己囊中了。

三、葬送一半海军

桂永清深知罢免陈绍宽的用意,甫一上台,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更替。

当时海军总司令部大多是闽系军官,桂永清以种种借口淘汰旧人,司令部共有军官514人,其有近400人是福建人。桂永清居然辞退300余人,福建人仅剩92人。阙额全由苏、浙、皖、赣等省人员出任。

核心的业务处室官长,都由桂永清的心腹出任。

桂永清哪来那么大神通,一夜之间调来这么多海军干部?其实哪有那么多人,陈绍宽也不是非用福建人不可,而是当时报考马尾海军学校的大多是福建人,外省人不多。那么桂永清调来的都是什么人?其实大多是桂氏在陆军时的老部下,都是纯粹的海军门外汉。

过去海军章程有规定,非海军学校毕业的干部,必须服满一定年限才能授予海军军衔,桂永清不理这一套,自己上来就佩上了海军中将军衔,他从陆军带过来的那些部下也都摇身一变,成了海军校官、将官。

为了彻底控制住海军,桂永清还在海军机关中设立了一个新闻处,名曰新闻,实则是特务机关,对海军高级军官进行监视。

桂永清当了海军一把手,掌握经费极多,桂氏顿时如同硕鼠入粮仓,疯狂开启贪污模式。海军各级屡次向上级反映,海军官兵的薪俸极其微薄,与招商局同级职员相比,仅为他们的十二分之一。桂永清却从不理会这些呼声,只顾自己贪污。

1948年秋,桂永清奉命率海军到东北支援辽沈作战,行前,派兵到后勤仓库强行抢走数千套美式冬装,不办手续,也不打收条。仓库官员要他写收条,桂永清大骂说,到东北作战的陆军、空军,人家都有冬装,唯独海军没有,这是混蛋做法。

军历来重陆军与空军,海军如同后娘养的,这倒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桂永清这么一骂,仓库官员也不敢多说话。

桂永清见他怯了,又登鼻子上脸,把后勤油库的汽油全都抽走,灌到“重庆号”的油舱里。

如此行为,简直是强盗行径,管仓库的目瞪口呆。

桂永清的各种作为,与海军建设全无关系,弄得海军上下乌烟瘴气,本来实力就不怎么强,现在士气弄得也愈发衰落。

1949年3月19日,海军一艘英国造军舰“伏波号”,在台湾海峡龟屿灯塔附近,竟然被商船“海闽号”意个撞沉,除一名轮机长生还,舰上载员134人全部淹死。军舰被商船撞沉,一时传为天大笑柄。其实这完全是人祸,盖因桂永清大肆更换干部,许多福建籍的老技术人员被排挤走,新人不善操作,才导致如此严重的海难。

桂永清种种丑恶行径,最终导致海军大崩盘,解放军大军渡江,以“重庆号”为首的大批舰船,未经什么战斗,纷纷向解放军投诚。

“重庆号”是英国赠送给政府的7500吨级大型巡洋舰,原名“奥格勒号”。1948年6月从英国出发,8月14日抵达南京,被命名为“重庆号”。1948年10月,“重庆号”赴东北参加会战,曾在塔山阻击战中向我东北野战军阵地轰击,火力异常凶猛。

“重庆号”舰长邓兆祥曾在英国留学,回国后痛感之深。在地下党的策动下,邓兆祥终于在1949年2月24日,设计软禁桂永清派到舰上的军官,从吴淞口外海,开足马力奔向烟台方向的解放区(青岛、威海的港口尚在军控制中)。

“重庆号”是海军的旗舰,此舰起义,狠狠抽了海军尤其是桂永清一个大耳光。

海军起义,比陆军部队性质更严重,对解放军意味着在海军力量上零的突破。闻讯大骂桂永清无能。党政军各界更是掀起涛浪,立法委员会、国大代表、监察委员会等各界要员,纷纷上书弹劾,要求把桂永清撤职、送交军事法庭审判。

当时退居奉化溪口,还处于下野状态,为了保住军权,不被李宗仁趁隙而入,只能顶住各方压力,要桂永清速速整斥军纪,确保不能再犯。同是要海、空军协力,立即追上重庆号,能追回则追回,不能追回则就地炸沉,千万不能把这条大杀器白白送给。

桂永清立即召集海军高官商量对策,结果是一筹莫展。以“重庆号”的航速、吨位、火力,海军其余舰只莫说赶不上,就算是赶上了,下场也只有一个:当场轰沉。

没办法,上报,海军无能为力。便令空军往北飞,查找“重庆号”下落。后来终于在山东沿海一带发现“重庆号”踪迹,连续进行轰炸。“重庆号”无法在烟台靠岸,只好继续往北走,在葫芦岛深水港停靠。3月18日、19日,军重型轰炸机连续进行轰炸,“重庆号”缺乏防空火力的掩护,遭到重创,后来为了保全舰体,不得不自沉于葫芦岛。

后来直到1951年,新中国海军打捞起这艘沉船,已无法军事上使用,移交给交通部。1969年拆解。

1949年海军起义呈多点开花、全面崩盘之势,桂永清使尽浑身解数,也挽回不了颓势。

这一年,总计起义的海军人数达3800人,舰、艇共81艘。论舰船数,大约是海军总舰艇数的三分之一,但由于有“重庆号”这种超级大舰,以及林遵将军率领的海军第二舰队整个舰队,其战斗实力可以说达到了海军的一半。

毛主席右手边即林遵将军

之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必须炸掉“重庆号”,就是忌惮这艘巨舰的战斗力,军中曾有人说,如果不炸掉重庆号,的海军实力就超过了海军。可以想见,1949年海军起义的规模有多大。

四、桂永清官升两级

海军起义规模如此之大,论理,桂永清这个海军司令必须要负责任,可是令人跌破眼镜的是,桂永清不仅没有被撤职罢官,还一路青云,继续逍遥快活、大富大贵。

1949年4月以后,党政军机构向台湾总退却,在这个退却过程中,认为桂永清立了功。

最主要的是,桂永清率海军剩余力量,把南京、上海的大批黄金、美元和其他重要战略物资,一批又一批地运往台湾。抢运战略物资,是蒋家王朝在台湾继续生存的关键,所以的功劳簿上,又给桂永清记了一笔。

撤到台湾后,经历了最初的动荡,痛定思痛,决定把一众从大陆撤回来的老将都抛在一边,重新扶立一批少壮派军官。桂永清也丢了海军总司令。不过看在何应钦的面子上,仍然让桂永清当了个总统府参军长,虽然无职无权,只是个花瓶官,但好就好在桂永清的中将军衔仍然保留了下来。

说来也是可笑,参军长这个官位看似只是个闲职,级别却高的吓人,与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一个级别,像薛岳、顾祝同、刘峙等人都曾混迹于此,这些人都是上将,最次也必须是中将加上将衔,桂永清居然因闲得福,晋升为二级上将。

1954年3月,由于台湾局势屡变,大陆的军事压力骤减,腾出手来整顿军队。蒋与陈诚的矛盾缓和下来(之前美国人曾有用陈诚取代,因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赶紧收起这套把戏,重新确立以蒋为主的策略),陈诚升任副总统。其他老将如何应钦、顾祝同等,出于稳住局面的考虑,也都不同程度留任。

在何应钦与陈诚的共同推荐下,桂永清居然得以出任参谋总长,晋升为一级上将。这一下不仅海军的经费,整个军的经费都成了桂永清的囊中之物了,桂永清真是连笑都不知道怎么笑了。

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,一个屡战屡败、丧师辱国、贪污成性的庸劣之人,居然能当上军的最高长官,蒋氏用人之道,真是令人无法理解。

好在老天也看不过眼,这位贪污大王登上参谋总长宝座后,还没焐热屁股,1954年8月,便突然得了暴病身亡,荒诞的一生就此终章。

蒋姓名人知多少,蒋琬肚里能撑船

蒋姓历代都有名人涌现,我今天为什么要推介蒋琬呢!原因之一,私心使然,蒋琬是湖南人,他的出生地湘乡与我的家乡宁乡交界,据说他在宁乡东雾山上过学。原因之二,他是被演义埋没的一代蜀汉贤相,由于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掩盖了这位接班人的功绩。

蒋琬,字公琰,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。公元234年,诸葛亮病逝,蒋琬继其执政,拜尚书令,封安阳亭侯。公元238年,受命开府,加大司马,总揽蜀汉军政。公元244年,因病辞政事,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。公元246年,因病逝世。

蒋琬像

蒋琬主持蜀汉大局整整十年(公元234年至244年),在他执政期间,蜀国政通人和,经济复兴,修正诸葛亮的北伐战略,改变“无岁不征”的局面,结交东吴,驻军汉中,令魏军不敢来犯,使得“边境无虞,邦家和一”。特别是“以安民为本”的执政理念,永远垂范后世。

因为蒋琬看重道义,器量宽宏,善于体谅宽容他人,蜀国百姓都称赞他是“蒋琬肚里能撑船”。有一天,杨敏与同僚们一起喝酒,有人说,蒋琬有诸葛丞相的遗风,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
杨敏听到这里,心里有些不服,大声说道:“你们说的有些道理,但蒋相爷怎么能和诸葛丞相相比?我看他有时做事很糊涂,没章法,实在不如诸葛亮。”席间有个官吏怨恨杨敏,听了他的话,立即向报蒋琬报告,并建议把杨敏抓起来问罪。

蒋琬不但没“领情”,反把这个想报私仇的小人训斥了一顿,严厉地说:“我确实不如诸葛丞相,杨敏说的没错。你让我抓他治罪,难道想要我对不起正直敢言的人吗?”那位告状官吏非但没有达到目的,还受到20军杖的处罚。

视频加载中...

蒋姓,是个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现有人口约660万,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。

其中浙江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。

主要郡望:东莱郡、乐安郡。

主要堂号:乐安堂、钟山堂、九侯堂。

蒋姓族人大多尊蒋伯龄为得姓始祖。

蒋姓主要来源:

1、源于姬姓。西周初期,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,被封在蒋,建立蒋国,是周朝的一个小国。蒋国灭亡之后,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,称蒋氏,史称蒋氏正宗。

2、源于子姓。出自殷商之后。《左传•成公十六年》中记载:宋国有蒋锄。因宋国为殷商之后的封地,所以这一支为子姓蒋氏。

3、源于满族。满族蒋佳氏,祖先原为汉族,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,逐渐融入鲜卑族、辽东女真族,后多冠汉姓为蒋氏。

4、源于他族改姓。今蒙古族、回族、拉祜族、保安族、布朗族、苗族、瑶族、傣族、土家族、壮族、羌族、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蒋氏族人分布。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好了,蒋姓今天就聊这么多,谢谢您的阅读,欢迎评论和点赞!

蒋姓名人知多少,蒋琬肚里能撑船

蒋姓历代都有名人涌现,我今天为什么要推介蒋琬呢!原因之一,私心使然,蒋琬是湖南人,他的出生地湘乡与我的家乡宁乡交界,据说他在宁乡东雾山上过学。原因之二,他是被演义埋没的一代蜀汉贤相,由于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掩盖了这位接班人的功绩。

蒋琬,字公琰,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。公元234年,诸葛亮病逝,蒋琬继其执政,拜尚书令,封安阳亭侯。公元238年,受命开府,加大司马,总揽蜀汉军政。公元244年,因病辞政事,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。公元246年,因病逝世。

蒋琬像

蒋琬主持蜀汉大局整整十年(公元234年至244年),在他执政期间,蜀国政通人和,经济复兴,修正诸葛亮的北伐战略,改变“无岁不征”的局面,结交东吴,驻军汉中,令魏军不敢来犯,使得“边境无虞,邦家和一”。特别是“以安民为本”的执政理念,永远垂范后世。

因为蒋琬看重道义,器量宽宏,善于体谅宽容他人,蜀国百姓都称赞他是“蒋琬肚里能撑船”。有一天,杨敏与同僚们一起喝酒,有人说,蒋琬有诸葛丞相的遗风,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
杨敏听到这里,心里有些不服,大声说道:“你们说的有些道理,但蒋相爷怎么能和诸葛丞相相比?我看他有时做事很糊涂,没章法,实在不如诸葛亮。”席间有个官吏怨恨杨敏,听了他的话,立即向报蒋琬报告,并建议把杨敏抓起来问罪。

蒋琬不但没“领情”,反把这个想报私仇的小人训斥了一顿,严厉地说:“我确实不如诸葛丞相,杨敏说的没错。你让我抓他治罪,难道想要我对不起正直敢言的人吗?”那位告状官吏非但没有达到目的,还受到20军杖的处罚。

视频加载中...

蒋姓,是个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现有人口约660万,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。

其中浙江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。

主要郡望:东莱郡、乐安郡。

主要堂号:乐安堂、钟山堂、九侯堂。

蒋姓族人大多尊蒋伯龄为得姓始祖。

蒋姓主要来源:

1、源于姬姓。西周初期,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,被封在蒋,建立蒋国,是周朝的一个小国。蒋国灭亡之后,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,称蒋氏,史称蒋氏正宗。

2、源于子姓。出自殷商之后。《左传•成公十六年》中记载:宋国有蒋锄。因宋国为殷商之后的封地,所以这一支为子姓蒋氏。

3、源于满族。满族蒋佳氏,祖先原为汉族,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,逐渐融入鲜卑族、辽东女真族,后多冠汉姓为蒋氏。

4、源于他族改姓。今蒙古族、回族、拉祜族、保安族、布朗族、苗族、瑶族、傣族、土家族、壮族、羌族、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蒋氏族人分布。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好了,蒋姓今天就聊这么多,谢谢您的阅读,欢迎评论和点赞!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