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听到长辈们和我说,不要用手指月亮,否则晚上睡觉会被割耳朵。
漆黑的夜晚,抬头最耀眼的只有月亮,在没有灯光的年代,对月亮是敬畏的,能看到心里也是暖暖的,自然也觉得是很神秘的。
稍微大一点后,看太阳就知道是东升西落,早出晚归,可是看月亮就很摸不清它的规律了,心中也有很多疑问。
问:1.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,所以在地球上相对看太阳就是东升西落,可是月亮是围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,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也是东升西落呢?
2.为什么在晚上同一时间,看到的月相和位置总是不一样的呢?
3.每天观察月亮,它到底是怎么走位的呢?
长大后看月亮的回答后来学了些天文历法知识后才明了。
答:1.月亮自西向东围着地球公转一圈是29.53天,如果地球自己不自转的话没看月亮就是西升东落,可是地球自转一圈只需要一天,意思就是地球自转比月亮围着地球公转一圈快多了,所以看到的就是东升西落。
2.之所以能看见月光,是因为月球自身是不发亮的,看到的月光也是由太阳光反射出来的,试想月球与地球保持相对位置不变,即没有公转,那么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和位置就只会一年重复一次,所以月相和位置变化就是月球在时刻围着地球公转,如果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,人们就看不到月亮,这是"朔月"---每月第一天,接下来就是"上弦月"、"望月""下弦月"。
3.对于一天来说,360°共24小时,就是每小时向西15°,对于一个月来说,一圈360°除以29.53天,等于每天12°-13°的在同一时间向东在移动,比如"朔月",月亮和太阳在18点同时落下,所以一整晚看不到月亮。
七天一过,18点正挂当空,然后渐渐"升空",接下来上半夜整六个小时,人们可以看到"上弦月"了。
再七八天一过,也就是阴历十五,18点太阳刚落,月亮刚升,一整晚,人们都可以看到满月,古代流浪异地的人们看到满月格外思念家乡,连月亮都“团圆”了,而自己还是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。
再七天过去,18点的时候,月亮还在“脚下”,地球的对面,24点午夜时分月亮才刚刚升起,然后下半夜整六个小时,人们可以看到"下弦月"了。
再过七八天,又会回到“朔月”的状态了。
总结如下
朔月:日出月出,日没月没上弦:中午月出,子夜月没望月:日没月出,日出月没下弦:子夜月出,中午月没我自己在七八年前编了个很顺口的总结 【上半月上半夜看上弦月,下半月下半月看下弦月】,非常容易记住。
PS:以上原理解释和总结,遇到太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移时,和太阳日出日落一样,会可能出现一个小时左右的误差。
运用于实践比如此时是阴历十九半夜后,二十日刚开始,十五望月18点月出,后推了四五天,每天往东12°-13°,共50°多,即18点的时候,太阳在地平线以下50°多。一小时15°,等于是18+3.5=21.5时月出,参考太阳现在大概提前一小时日落,月亮也就提前一个小时月出,实际月出时间大概是晚上八点半。不知道我说的够不够详细,按照这个方法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,自然就能明白。
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,每个月,只要有月光,只要天气好,都能算准月出时间,坐等着,看月亮爬上来。
再分享一个我个人的例子。
因为熟悉月相规律,我不仅能很快推出月亮所在位置,哪天月出月落时间,还能倒着推,看到月相就知道大概阴历哪一天。
在看2015年春晚的时候,有个小品《小棉袄》,我当时一看画面,就知道背景有很大的问题了,大过年的,高晓攀和尤宪超去拜访冯巩家,可是背景画面却是夜晚,繁星点点,明月当空,显然很不合理,那就凑合算晚上拜访吧,可是过年前是朔月,根本没月亮可看,往前半个月才有满月的情况,而且要看到高挂当空的话,起码晚上十点多,若问为什么不能是7点左右满月刚升起来的时候,因为我从楼房窗户看出来的,盖房南北通透,要是7点多,只会向东看到满月,而绝对不是南北,所以我确定是至少十点多。都这个时间了,怎么可能拜访别人家呢,最终我能确定这张背景图搭配很不合理。看吧,一个月亮背景图,我就能想到月相的很多知识,还不起来看月亮去!
#秋日生活打卡季#
中国大文学家巴金以擅长写长篇小说而著名。可是今天我发现了他写的关于《月》的一篇短文,仅三百多一点字。文字虽少,但内涵丰富。
文章开篇就抒发了对望月的感悟:“每一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,我会想: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?”中国人在抬头望月的时候都有这种集体审美意识。我想,巴金在这里说的“某某人”或许就是心中思念的人儿吧。
网图
接着巴金是这样描述月亮的:“圆月犹如一面明镜,高悬在蓝空。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,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。”这里巴金又提到“某某人”的影子。在深蓝色的夜空中,月亮就像明镜一样,镜中有你也有我。真可谓是见月思人,千里共婵娟啦。
网图
秋天赏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可巴金偏偏选择在冬天的寒夜里望月。他是这样描述到:“寒夜对镜,只觉冷光扑面。…..我望着明月,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。冬季的深夜,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,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。…..的确,月光冷得很。”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脍炙人口的诗: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阴历九月,天气也是寒凉,所以他把撒在地上的月光比做霜。月也很冷,不禁撩起了思乡之情。
网图
既然人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里人儿。那月球里的人儿也会看地球上的人。所以在最后巴金反而用之。他以嫦娥奔月的传说为例写到: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,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罢。这里的“什么人”可能指的就是后羿吧。
网图
写到这里,我想起了《望月》的这首歌。其中的歌词和巴金写的《月》很有共情之处。“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。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。……
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亮。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。”
网图
所不同的是,《望月》里的月亮是“暖月”,而巴金的《月》却是“冷月”。
月相是由月球、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的。
在描述月相之前,我们先看一些误解。有人错误地相信月相是由地球投在月球的阴影造成的,还有一些人认为月亮形状的变化是因为云。这些都是常见的误解,它们都是错误的。月相只取决于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。
月亮本身不能发光,它和行星一样反射太阳光。太阳总是照射半面月球。由于月球被潮汐锁定,我们从地球上总是看到同一面,但是没有永久的“月球阴暗面”。当月球绕着地球运行时,太阳照亮了它的不同侧面——而正是我们看到月球上反射阳光的部分决定了月相。
我们看月亮,由于它绕地球的轨道运动和我们观察它的几何形状的变化,每个月都要经历一个变化的周期。
月相
新月出现在月亮、地球和太阳都处于几乎同一条线的时候。从地球的角度来看,由于太阳位于月亮背后,它对着地球的一面就是黑的。
当满月时,这三个物体也位于几乎同一条线上,但这时,月亮在地球的另一边,所以太阳照亮了面对着我们的一面。
在上弦月和下弦月时,月亮垂直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一条线。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一半的月亮被太阳照亮,另一半位于阴影之中。用来命名这些相位的“quarter”,是指月亮自新月以来所完成的轨道的各个部分。
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在这两个阶段之间逐渐过渡。要记住中间的阶段,你需要理解这些术语:新月、凸起、上浮和下浮。“新月”指的是月光不足半明的阶段,而“凸月”指的是月光超过半明的阶段。打蜡的意思是“增长”或扩大在照明,而减弱的意思是“收缩”或减少在照明。
新月过后,反射回来的太阳光就会变成月牙形。月牙生长到第一季度的月亮。当月球被太阳照射的部分继续增加到月球表面的一半以上时,月球就会变成凸形。然后,满月之后,太阳照射的部分开始再次减少(尽管它仍然占据了月球表面的一半以上),形成一个渐亏的凸形,然后是第三个月。阳光持续减少,直到月亮逐渐变圆,然后是新月。整个周期(从新月到新月)大约需要29.5天。
月相实际上与环绕运动有关,有个简单而有趣的观测实验可以展现它们之间的联系。你只需要一个乒乓球来模拟月亮——其实任何小的、白色的球体都可以。然后,你在太阳落山前约一小时去到户外,或者在大约是上弦月的时候。你在南边的天空上找到月亮之后,手臂伸直将球举起,让它看起来正好在月亮旁边。
你将会看到球和月亮呈现了一模一样的相。太阳从同一方向将月亮和球照亮,而你将看到它们一半在阳光下,一半在阴影中,他们的亮部与暗部都仿佛像在完美地模仿对方。如果天气晴朗,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傍晚重复这样的观测。每一天,月亮的环绕运动都会让它往东边走一些,于是它圆盘上的亮部就会缓缓变大。如果你将球举起,放到月亮旁边,你将看到球的“相”也变大了。
如果想知道月亮在之后几天会是什么模样,你只需将球往东边移动一些。而如果你将球一直移动到你的手臂指着东边的低空处时,球对着你的部分将完全被照亮——几乎是个“满球(类比满月)”,可以这么说。而这是肯定的:在满月的前一天或两天,临近傍晚时,月亮将低低地挂在东边的天空上,并且几乎被完全照亮了。
试一下
要想知道今晚月亮的相位,试试我们的月亮相位计算器。请注意,月球的相位对于地球上的任何位置都是一样的,但是南半球的观测者将从北半球的角度看到月球“颠倒”。
如果你想知道每个阶段的月出和月落的估计值,可以看看这张表。请记住,这只是一个近似值,目的是引导偶然的观察者,并且日光(或夏季)时间没有修正。准确的当地时间取决于许多因素,包括时区、季节、地平线的形状、大气折射等等。
参考资料
1.Wikipedia百科全书
2.天文学名词
3. skyandtelescope-袭落 :六六六六只柴犬 :早早皿
如有相关内容侵权,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
转载还请取得授权,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