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小编觉得还是很可惜的,这几年渐渐的没落,品牌的效应也逐渐的下降,不过还是有部分的粉丝存在的,身边也有不少小伙伴在讨论美特斯邦威和森马、以纯和优衣库这些品牌的对比,下面就和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优衣库:日本快销品牌的王者,特点:优衣库是一个很日本的品牌,从店铺的装修就可以看出,简约,清爽,大众化。和H&M,ZARA相比,优衣库的优点是做工,价格,易穿等特点。优衣库对工厂的管理采取深入式和参与式的细节管理,每周会有员工亲自去工厂检查质量,核对交期,在所有品牌里,优衣库的工厂管理应该是做的最详细和最负责的。在优衣库的生产管理模式下,工厂必须要交出复合优衣库质量标准的产品才可以合作下去,否则都将被淘汰。所以从优衣库店铺的产品质量,我们能够发现几个问题:线头少,甚至几乎没有衣服干净,平整衣服做工相对比较精致衣服使用的面辅料材质具有性价比
美特斯邦威:90年代末兴起的“专卖店”模式中存活者之一,想到美邦,我就能想到班尼路,真维斯,以纯,柏仙多格等等一众的专卖店,02,03年的时候,能进到专卖店买一件39, 49,59的T恤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。后来很多的专卖店都倒闭了,电商的崛起,让实体店开了关,关了开,开了再关,这几年似乎关的多,开的少了,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线上运营。这些专卖店也渐渐的淡出了大家的关注,大学生也不再穿这些品牌了。美邦作为在那一浪淘沙中幸存下来的,我觉得有产品还是有他自己特点的。美邦的款式更加年轻化,将产品细分过,定位相对更加准确。
以纯也就是某宝上A21的牌子,质量中等偏上一点点,版型较差,设计较差。质量三颗星,版型一星半,设计两颗星
森马的学生风格要比美邦保留得多一些,主体上看还是花花绿绿的,不过也还是有部分款式看起来是比较成熟的那种。衣服质量和美邦半斤八两。
首先,曾经的主力消费群体80后都已经步入了中年,品牌没有及时跟上可混群体的着装品味变化。失去客户在所难免。
同时,现在的年轻一代,生活条件水平都比较好,消费能力很强,对于这种比较平价的国内品牌,无论设计,还是品牌定位都看不上。老用户留不住,新市场打不开,走下坡路几乎是必然。
如今美邦在很多城市已经不见了踪影,12年的时候美邦关闭了旗下高端子品牌的上海旗舰店,14年北京王府井的旗舰店也关门了。当时美邦给出的答案是要深耕2.3线城市,这掩盖不了它节节衰退的事实。县城的店倒是还有不少。
小编觉得还是挺合适的,毕竟美特斯邦威的风格就很学生话。如果很在意的话可以试着换一换了,可以换另一种风格,但没必要换另一种价格,现代社会是看外表的,学会简单的服装搭配也是大学里的要求,以后在各种场合,你的穿着和言谈是影响第一印象的两大因素。学会用五百元一套的平民价格穿出五千一套的感觉。优衣库,杉杉,雅鹿,海澜之家,太平鸟啥的也可以考虑。
大致上这些品牌的差异有这样几个方面:
1 企业类型不同
看起来都是服装品牌,其实内部差异很大。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属于批发商,凡客偏电商平台运营商,优衣库是零售商。
2 运行的逻辑不同
森马和美邦的主要工作几种在营销和开订货会商,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订货,而不是零售。凡客有点类似于网上团购。优衣库的主要工作在于商品管理和店铺管理。
3 品牌的定位不同
森马和美邦定位在二三四线中国的城镇乡村,定位在学生党和刚入职场的年轻人,做的全品类,基本+时尚的产品。凡客聚焦在少量单品类和爆款。优衣库聚焦在全年龄段的基本款商。50岁大妈在优衣库能买到衣服,在森马美邦凡客就买不到合适的。潮男在凡客和优衣库也买不到衣服,在森马美邦还可以挑一挑。
从研发角度森马和美邦是这3种类型里面最高的。优衣库就被森马美邦好吗?如果他们对换了产品会怎么样?优衣库出现大量爆款断货,森马美邦出现基本款太多卖不掉。双方都剩下大量的库存。
4 供应链关系的精度不同
优衣库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出名,在30万件50万件这样的量级下可以很好的控制品味的稳定性和交货周期,因为都是基本款订单容易集中。相对来说,森马美邦这样的品牌很少有30万和50万这样的订单,因为款式多颜色多。分散开每个订单就几万件了。
拿餐厅来做比方,优衣库只有10个菜,每个菜每天卖100份,一共是1000份。森马美邦有50个菜,每个菜每天平均卖20份,也一供是1000份。但是森马美邦的采购和管理复杂度都是优衣库的5倍。凡客为了规避这样的问题,所以只卖一个菜,打算每天卖1000份。谁的质量更好?不在一个维度竞争,不好说。
5 权责利角色不同
森马和美邦都是自己做别人卖,在销售环节中衣服交给代理商主要任务就完成了,要在短时间内增加或者减少款式数量是很困难的。只能在季末做一些调整政策。从权责利的角度来说需要外部协调。就好像你儿子带女朋友来吃饭,菜上到一半她说不要吃清蒸鱼,要吃红烧鱼。或者不要吃鱼了要吃肉。你会不会觉得她很烦很作很矫情。
优衣库因为自己做自己卖,随时可以在季中进行调整,优化爆款的数量,减少直销款的生产。从权责利的角度来说是内部协调。就好像你给自己儿子做饭,他说不要吃清蒸要吃红烧,你会毫不犹豫的改变做法。他说不要吃鱼要吃肉,你马上会从冰箱里把肉拿出来解冻。亲生的就是不一样。类比仅供参考,娱乐一下。
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商业逻辑和市场定位。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只是冰山一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