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初度到猪年,欢歌声声震云天。千家万户乐翩翩,迎福纳财笑开颜。那么春节过年期间是指哪几天?什么意思?
春节过年期间是指哪几天?什么意思?
1.单论春节这个节日的话,特指一天(农历正月初一)
2.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过年期间:小年(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)一直到正月十九。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,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,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。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,是一年的第一天,又叫阴历年,俗称“过年”;但在民间,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九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在春节期间,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。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,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,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。
3.在现代意义上,人们一般认为过年期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。在现代,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,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(元宵节)新年才算结束。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,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,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。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,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。
春节过年的节日意义介绍:
春节,即农历新年,是一年之岁首,传统意义上的“年节”。俗称新春、新岁、新年、新禧、年禧、大年等,口头上又称度岁、庆岁、过年、过大年。春节历史悠久,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。万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年祭祀、敬天法祖,报本反始也。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,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在春节期间,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,热闹喜庆气氛洋溢;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拜神祭祖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,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,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。
百节年为首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、理想愿望、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,而且还是祈福、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,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。春节与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春节到了,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,万象复苏草木更新,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。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,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,当新春到来之际,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。
10月21日上午,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。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翟青围绕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”主题与记者交流。
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
生态文明思想
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
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翟青介绍,过去十年,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,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这些变化体现在“三个前所未有”上:一是决心之大前所未有;二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;三是成效之大前所未有。
生态环境部:用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
前不久,《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》一书出版发行,引起了广泛学习的热潮。翟青表示,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。
翟青介绍,其核心内容还包括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;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;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;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;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;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换为自觉行动。
更多阅读《生态环境部:用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》
美丽中国
生态环境部: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恢复增长
翟青表示,近年来,我国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长,“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”。
此外,翟青介绍,2021年,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.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.8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87.5%;地表水Ⅰ-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4.9%,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.2%。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,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,实现固体废物“零进口”目标。
更多阅读《生态环境部: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恢复增长》
生态环境部: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
翟青表示,2021年,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.4%,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.5%下降到56%,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、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,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更多阅读《生态环境部: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》
环保督察
两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
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.7万件
翟青介绍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(以下简称督察)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。目前,两轮督察共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.7万件,已经办结或阶段性办结28.6万件。
翟青介绍,从2015年年底试点开始到现在,督察已经完成了对31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,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。
督察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重大的问题,啃掉“硬骨头”、消除“老大难”,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。据介绍,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在督察整改方案中明确的一条一条要拉条挂账的问题,另一类是在督察期间群众环境信访举报的问题。
更多阅读《两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,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.7万件》
我国生态文明“四梁八柱”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
二十大报告指出,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。翟青表示,我国生态文明“四梁八柱”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。
翟青介绍,总书记强调,建设生态文明,重在建章立制,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、依靠法治。党的以来,我国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,写入了宪法,覆盖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固体废物、噪声污染防治以及长江、湿地保护等领域的25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得到制修订,中央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,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。
更多阅读《我国生态文明“四梁八柱”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》
生态环境执法
“长牙齿”的环保执法取得哪些成效?
生态环境部回应
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环保式实施后,大家明显感受到环保执法“长出了牙齿”。
对此,翟青介绍,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,生态环境部累计查办按日连续处罚等重点案件共计17万多件;“十三五”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.3万件,较“十二五”增长了1.4倍。
翟青表示,十年来,生态环境部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,坚持“一竿子插到底”的工作方式,发现问题拉条挂账,督促落实抓整改。如2017年以来,连续五年统筹生态环境系统的骨干力量近5万人次,用时1300多天,在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,压茬开展了105个轮次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,“一轮压着一轮,在紧张的时候每年只有春节大家可以休息几天,其他的时间都在现场,累计检查了超过210多万个点位,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超过28万个。”
更多阅读《“长牙齿”的环保执法取得哪些成效?生态环境部回应》
积极应对气候变化
中国向国际社会的这一承诺,已经超额完成
翟青介绍,气候变化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,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。中国通过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采取调整产业结构、优化能源结构、提高能效、建立市场机制、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
2020年,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.4%,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;2021年,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.4%下降至56.0%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.6%,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,风、光、水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。
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,是全球“增绿”的主力军。
我们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,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。
我们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,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。
全球环境治理
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,展现大国担当
翟青介绍,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、贡献者和引领者,我们坚定地践行多边主义,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、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,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。一是绿色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二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。三是务实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。
翟青表示,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,与各方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,为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。
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建设
生态环境部:“十四五”期间建成一批有特色的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
翟青表示,通过努力,到2025年,也就是“十四五”期间,要建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。
翟青表示,生态环境部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,提出了“有河有水、有鱼有草、人水和谐”的美丽河湖建设目标,以及“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。在指标设置中,力求简洁明了,基本要求清晰明确,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形象地理解、直观地感受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的建设成效。
更多阅读《生态环境部:“十四五”期间建成一批有特色的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》
整合自新京报、央视新闻客户端
编辑 马浩歌 校对 李立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