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,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,也称“小暑前后”,其含义是指麦子成熟得快,芒生、暑至,意味着夏季已经到来。在中国文化中,芒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代表着农民们的丰收和喜悦,同时也预示着随之而来的酷热天气和防暑降温的需要。以下是一些芒种诗词的介绍。
1. 《芒种》。
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芒种时节农民的喜悦和愁思,表现出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和深刻。
晚夏江南麦秀,连山若带翠。
芒种好风光,黍离粱作丰。
东风送暑气,气色变薰笼。
莫道池塘无雁,亦有来良秋。
2. 《芒种雨后》。
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描绘了芒种时节的雨后景象,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喜悦。
江上雨初歇,芒种气转清。
丹桂风残去,绿芜雨后生。
闲看新欲位,乐与故人行。
湖上空樯迥,山头青草平。
3. 《夏日》。
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景象,以及它给人带来的生活愉悦和惬意。
庭院深深深几许,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
玉勒雕鞍游冶处,楼高不见章台路。
雨横风狂三月暮,门掩黄昏,无计留春住。
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
4. 《芒种》。
晏殊的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景象,以及人们因为丰收而感到的喜悦和幸福。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
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晓来雨过天晴,禾下桑田迥。
芒种田家欢乐,黍离稻渐丰。
夏风热,日照长,半夜雷轰。
君须记得,去年花下最迟逢。
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的6月6日或7日交节,表示农历五月中旬。芒种的意思是“谷粒渐长”。此时正是夏季作物如稻、小麦、玉米等的生长期,也是禾苗抽穗、秧苗变粗壮的时期。同时,此时气温高湿度大,也是各种病菌的繁殖季节,农民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。
芒种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出现在6月5日或6日。芒种是指稻谷的穗已经长成,麦子的穗开始冒出来,意味着夏天的种植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。此时,夏收的工作也开始展开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在中国传统农历中每隔15度黄经(即24个角度)的时候,太阳到达地球上的对应位置,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,因此被认为是农民们进行农事活动的标志。二十四节气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各有六个节气。从春分开始,依次为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。